关灯
护眼
字体:

眠春山 第113节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住,先去数钱再找找坐啥板凳,站后面也能看得见。

有小娃拉着她娘的衣裳, 央求着, “娘, 做碗凉粉中不中?”

她娘伸根手指头戳了戳她额头,“光想着点吃了,今儿个挣了钱,给你做碗。”

小娃顿时欢天喜地,牵着她娘的衣角一蹦一跳出了门。

等人三三两两走得差不多, 还留下来的就是明儿个出门办喜事的一波人。

“刚我没说,这会儿得说道说道。我买了白细布, 让染坊染了, 拿回家裁两身衣裳穿, 出门总要喜庆体面些。”

姜青禾刚说完, 王老爹挠挠脸, “那俺得把俺这头身子都搓洗遍,免得脏了这新衣裳。”

“真给做衣裳阿, 看俺这埋汰模样, 回家得拿板子好好给刷刷, ”赵老头忙闻了闻自个儿身上衣服, 皱着眉头道。

其他几个妇人就笑话他们, 一群大老爷们半点不讲究,回去把臭脚给洗洗。

把他们臊得脸红。

姜青禾也跟着他们笑了一阵, 接着道:“晚点赵大娘你们掌勺的留下,得商量菜色, 再来些撑场面的菜。”

赵大娘哎了声。

她又严肃地道:“这个主事东家名头我能担着,各项东西由我这头拨钱。可我还管着铺子,没法次次跟着同去。所以我请大花做小东,周先生带着他儿子小鱼跟着记账拿单子,成不?”

这都是商量好的了,明儿个姜青禾再跟最后一次,这事情就交由更能说会道的宋大花去做,染坊到时候再招工。至于周先生是姜青禾请的,他志本不在此,让他跟几天是教教他儿子小鱼。

小鱼可比他活泛太多了,虽说十五来岁,但说话做事已经很有样子,而且他识得字又能写,只要多出去混混,自有一番事业。

关于宋大花做小东家,底下一群人压根没敢有意见,估摸着偷偷做点啥也不行,她真的管得很牢。

至于旁的,可能就是让湾里大块头羊福,带上他的羊皮筏子,每天送姜青禾去镇上,以及让黑蛋跟着姜青禾去镇上采买必备的菜蔬。

这里完事后,大家陆陆续续散去忙自己的事情。王老爹揪着王大顺的耳朵,另一边怀里还死死夹着三把唢呐,边训他边出去。

大鼓不算重,赵老头一手拎一个,拿镲子的树根叔在他一边嘚瑟。宋大花找了小鱼说话,黑蛋拉着羊福要去看看他那个羊皮筏子稳不稳,有没有叫虫蛀了,并反复叮嘱,别误了时辰。

土长又去转棉田了,她一天能早中晚去个三趟,赵大娘几个讨论烧啥菜热火朝天。

而姜青禾拉了师婆到一边问,“婆你家闺女能出师了不?”

“出啥师,就她那玩意能给人看啥,甭说跳大神,她上去给人扭个秧歌还差不多,”师婆叹气,这娃从小教起是半点不成器阿。

姜青禾也不在意会不会给人跳大神,她在意的是,“那她会合婚吗?会定日子不,晓得五行、冲煞、吉神宜趋不,最好是能通一点那种叫魂啥的。”

“咋,你还想请她出山阿?”师婆语气有点震惊。

“她要是通的话,我想在铺子门前开个摊子,不管求神问卜,只管算日子这种,”姜青禾说得认真,昨儿那一趟她是完全明白了,这里人大多迷信。

师婆背过手去,“叫她去磨磨也好,旁的不敢说,光这几样她还算个样子,一天给她两百个钱就成,别给多了,她眼下不在家,等她过两天回来俺叫她上你那去。”

姜青禾跟她说好,被赵大娘拉过去教她们炒菜,后头又有五个婶子找上门,说咋熬大麦茶和酸梅汤。

如此终于折腾到天色将晚时,她洗了脸出来,路上基本都是搬着凳子往学堂外走的,娃三三两两蹦着往前走。

有的女娃扎了红头绳,手里捧着一碗凉粉,神情凝重,眼睛往地上瞟,又时不时抬头看路,生怕不小心打翻了。

连几个男娃手牵手在她旁边蹦来蹦去,嬉嬉闹闹也没理。

姜青禾觉得挺有意思,一转眼又看见个少年一手端着一碗浆水面,他弟弟蹦起来说:“俺等会儿吃第一口哈。”

她闻言笑了笑,随手接过旁边大娘递来还热腾腾的菜饼,咬了一大口,难得掺了点油。

一路上有人给她递吃的,姜青禾也笑着接过,等到了学堂那儿,草台戏的架子已经搭了起来。

几个大木头墩子,上头盖一层木板,铺几张大炕席,后头支几根竿子,挂一块早就污渍斑斑的蓝布做底布,最前头栓上两个红灯笼便完事了。

草台戏简陋,它在乡镇村民眼里可不简陋,要是哪个村请了唱戏的,热闹得一塌糊涂,那人山人海不是说玩笑话的。

有的人家把连瘫在床上不能动弹的老人都给搬过来,就能知道这戏在他们心里的重要性。

大人还矜持点,时不时往幕布后面瞟那换了戏服的,一群娃完全控制不了,上蹿下跳。爬戏台上去的有,跑着去问人家唱戏的,咋瞧都瞧不够,瞧到了还要手拉手疯跑出来大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